banner
akihaye

一葉知秋

Universe!
follow
github
steam
discord user
email

如何搭建中醫人專屬的Obsidian知識樞機?

症結:筆記如 “離經之血”,難以匯入認知經脈#

起初,我的 Obsidian 筆記系統與主流無異:採用樹狀文件夾進行縱向分類(如 “文獻、詩詞摘錄”、“靈感捕獲”、“醫案記錄”、“瑣碎日記”、“專業探討” 等),輔以標籤系統進行橫向關聯(如 #臨床、# 方藥)。同時,我引入了簡單的筆記狀態屬性(暫停、擱置、完成、進行、存檔)和一個 “Inbox” 文件夾作為入口。

這套體系雖 “能用”,卻逐漸暴露問題:筆記 “回訪率” 極低,歸檔即塵封;缺乏對筆記內容價值的評價標準與篩選機制(有用 / 無用),系統逐漸僵化,筆記如同 “離經之血”,散落各處,難以匯入滋養認知的 “經絡”。

破局:知識如精微,需經臟腑氣化方成氣血#

近日決心 “大掃除”,一個靈感閃現:何不參照廣受歡迎的 PARA 管理法,並深度融合中醫核心理論,構建一套有趣、真正屬於中醫人的知識樞機系統呢?

信息如食,需經 “消化” 方能化為己用。這過程如同品嚐美食、運化水谷精微。那么,就讓我們以中醫之道,系統性梳理知識的內化流程。首先,請 “老中醫” 為我們解惑:

一、理解基石:信息與媒介的本源#

  1. 什麼是信息?
    • 信息是事物的屬性、狀態及其相互關係在特定載體上的映射或表徵。在知識管理中,它是我們感知、接收、記錄的原始素材(文字、數據、想法、案例等)。
  2. 媒介即信息?
    • 根據傳播學大佬麥克盧漢的思想,媒介本身的性質(而不僅僅是其傳遞的內容)深刻塑造著我們的感知、思考和社會組織方式。
    • Obsidian 作為媒介的特性:
      • 原子化與關聯性: 以 “卡片筆記” 为基本單位(原子化),通過雙向鏈接、關係圖譜建立深度連接(關聯性)。這本身就在引導一種非線性、網絡化的思維方式,契合中醫整體觀與關聯思維。
      • 本地優先與可塑性: 數據存儲於本地,用戶擁有完全掌控權;通過插件系統高度可定制。這賦予我們構建個性化、符合中醫認知習慣的 “信息環境” 的能力。
      • 純文本與長期主義: 基於 Markdown 純文本,格式開放,確保知識庫長期可訪問、可遷移,利於知識的沉澱與傳承。
    • Obsidian 如何承載信息與內化知識?
      • Obsidian 不僅是一個容器(存儲信息),其獨特的媒介特性(鏈接、圖譜、本地化、可塑性)本身就在參與知識的組織、重構和內化過程。它鼓勵建立連接、發現模式、形成結構,從而促進信息轉化為個人化的、可用的知識體系。在中醫語境下,Obsidian 如同構建 “經絡” 的工具,幫助我們將零散的 “氣血”(信息)連接成貫通運行的 “經絡網絡”(知識體系)。

二、提升知識 “藥性”:二階五行管理法#

(或陰陽五行管理法、或簡稱知識樞機法
為克服舊系統 “僵化”、“低效” 的弊端,我嘗試將 PARA(Project, Area, Resource, Archive)的精髓,用中醫陰陽五行屬性進行重構,模擬人體運化水谷精微的過程,形成動態的知識內化 “生產線”:

《素問・經脈別論》啟示:知識的內化如精微運化 “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此段精妙描述了水谷精微的吸收、輸布與利用過程:始於胃的受納(攝入),經脾的運化(轉化輸布),上歸於肺(宣發布散),通調水道(代謝調節),最終 “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滋養全身)。知識的內化何其相似:始於收集(胃納),經加工、提煉(脾運),關聯整合(肺宣),融入體系(水道通調),最終滋養認知、指導實踐(水精四布)。

據此,構建兩階段五行流轉模型:

階段一:加工線#

屬陽:陽主外、主動、主化氣: 此階段對應知識的 “攝入” 與 “初步加工”,是動態的、外向的、將 “粗粝信息” 轉化為 “可用素材” 的過程,如同陽氣的溫煦推動與升發疏泄。

  1. 🌱 木 - 生發(資源採集 | Resource - R)
    • 核心原則: 木性條達舒暢。此階段廣納百川,不加評判地收集一切可能相關的信息碎片,鼓勵 “生發” 靈感,忌壓抑。
    • 資料類型: 碎片靈感、外部資源摘錄(奇思妙想 / 文獻 / 病案例 / 數據 / 課件 / 論文 / 訪談記錄)、待處理的 “Inbox” 內容。
  2. 🔥 火 - 熔煉(加工思考 | Processing - P)
    • 核心原則: 火性溫熱、升騰、能動。此階段需 “火候” 穩健,對原始資料進行初步加工與激活,賦予其初步形態。
    • 加工動作: 信息粗加工(標記來源、去重、合併同類項)、初步關聯思考(與既有筆記建立簡單鏈接)、刪除明顯無效 / 低質內容(過時數據、無意義轉載)。
  3. ⛰️ 土 - 運化(歸納總結 & 深度淨化 | Archive - A)
    • 核心原則: 土主運化,升清降濁。此階段是深度提煉與淨化的關鍵。
    • ⬆️ 升清(提煉精華): 結構化重組碎片信息、抽取核心結論與本質。
    • ⬇️ 降濁(排廢去芜): 徹底刪除冗餘、矛盾、低信度內容;歸檔次級但有保留價值的材料(如原始數據、長引文)。
    • 產出: “知識半成品” - 高純度、模塊化、已初步結構化的內容,具備深度加工價值。

階段二:冶煉線#

屬陰:陰主內、主靜、主成形: 此階段對應知識的 “深度內化” 與 “體系構建”,是相對靜態的、內向的、將 “半成品” 凝練為 “精粹” 並沉澱為 “根基” 的過程,如同陰氣的寧靜涵養與凝聚成形。

  1. 🪨 金 - 淬煉(內化精研 | Area Intensive)
    • 核心原則: 金性沉降、收斂、肅殺、變革。此階段致力於深度內化、凝練升華。
    • 核心動作:
      • 將 “知識半成品” 深度融入個人中醫理論框架。
      • 構建 “知識晶體” - 結構穩定、邏輯清晰、可重用、能解決特定問題的認知模塊(如一個成熟的辨證思路、一個精煉的方藥解析模型)。
      • 進行深度關聯:與新、舊 “知識晶體” 建立強邏輯連接,形成更複雜的知識結構(化合物 / 分子)。利用 Obsidian 關係圖譜可視化連接。
  2. 🌊 水 - 歸藏(知識匯流 | Knowledge Ocean)
    • 核心原則: 水性潤下、閉藏、流通、滋養。此階段是體系化與反哺循環的樞紐。
    • 核心動作:
    • 將淬煉好的 “知識晶體” 系統化歸入特定領域(Area)的知識庫(如 “傷寒論研究”、“脾胃病臨床”、“針灸配穴精要”)。
    • 這些領域知識庫如同百川歸海,成為滋養未來思考和實踐的源頭活水。
    • 利用 Obsidian 的關聯視圖,觀察知識如何從 “原子”(單筆記)到 “分子”(知識晶體)再到 “有機體”(領域知識庫)的動態演化。
  • 水能生木: 歸藏的知識海洋(水),為新一輪的知識生發(木 / 資源採集)提供更肥沃的土壤和更高質量的源頭活水,形成生生不息的正向循環。最終目標是提煉出 “近乎於道” 的洞見與規律。

五行狀態對照表#

屬性 Element功能 Function狀態 Status對應 PARA
🟢 木🌱 生🪵 資源池 ResourceR
🔴 火🔥 長🔥 处理中 ProcessingP
🟤 土⛰️ 化⛰️ 待提煉 / 歸檔 Refining/ArchiveA
🟡 金🔔 收🪨 精研中 Intensive Study(Area Focus)
🔵 水💧 藏🌊 识海 Knowledge Ocean(Area Repository)

(說明: “金” 和 “水” 階段共同服務於 PARA 中的 “Area”,金側重該領域內的深度精研與構建,水側重該領域知識的體系化歸藏與流通。)

系統優勢#

  • 陰陽五行,動態循環: 陰陽互根(加工為陽,冶煉為陰)與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共同構建了一個活態平衡、自我驅動的知識生態系統,有效解決 “歸檔即死亡” 問題。
  • 升降出入,價值篩選: “土” 運化(升清降濁)和 “金” 淬煉環節強制進行價值判斷與深度加工,如同臟腑 “升清降濁”、“泌別清濁”,確保入庫知識具備 “藥性”。
  • 中醫思維,渾然內嵌: 以陰陽五行、臟腑氣化理論為底層邏輯,操作流程自然契合中醫認知模式,管理知識的過程亦是體悟中醫之道的過程。
  • Obsidian 為器,樞機乃成: 雙向鏈接、關係圖譜完美支撐 “知識晶體” 構建與 “經絡網絡” 可視化;強大的可定制性讓這套中醫特色樞機系統得以實現。

醫囑:系統如方,貴在隨證化裁#

任何知識管理體系都不是絕對的標準。“知識樞機法” 雖理論自洽,但效果如何,還是要靠自己持恒養護。需知知識管理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自己,而不是給自己設限。正如醫生用藥,不可拘泥成方,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節奏靈活調整,才能生生不息向前。

實施指南:#

知識樞機法用於 yaml 屬性內,核心在於狀態標記與動態管理:

1.yaml 屬性標記#

在每個筆記的 yaml 屬性中,設立設立 tags、建檔時間、狀態 Status、品質 Quality 分類:

屬性內容(例)說明
tags#臨床 #方藥添加自定義標籤
建檔時間 / Created年 - 月 - 日YYYY-MM-DD 格式
更新時間 /last-reviewed年 - 月 - 日YYYY-MM-DD 格式
狀態 / Status⛰️待提煉此項亦可換成簡單點的 “屬性” 或 “功能”,詳情參見上文 “五行狀態對照表”
品質 / Quality⭐️⭐️⭐️根據 “藥材質檢” 標準打分,參見下文

例圖:
2025-06-30 16.46.15

Tips: 可以將 yaml 屬性設置成模版,每當創建新筆記時直接套上。

2. 動態追蹤與管理#

  • 利用 Obsidian 核心搜索:快速定位特定狀態、標籤或關鍵詞的筆記。
  • 利用 Dataview 插件的強大功能:
    • 創建動態視圖:按 status、tags、quality 等屬性自動匯總、過濾、排序筆記。
    • 設置看板:直觀展示各狀態筆記的流轉情況。
    • 生成提醒:標記長期處於 “待提煉”、“精研中” 狀態的筆記,督促處理。
    • 建立回顧機制:定期查詢 last-reviewed 日期較早的筆記,特別是 “識海” 中的精華,安排重溫。

例圖:

截圖 2025-06-30 17.26.26
2025-06-30 17.44.16

3. 建議#

建議一:“藥材” 質檢#

當我們在 Obsidian 進行閱讀寫作時,便處於 “🔥火 - 处理中” 階段,此時,進行信息質量評估至關重要,可參考藥性思維嚴控知識質量:

星級質量評價行為中醫思維
⭐️糟粕如藥渣歸入待舍棄狀態(定期清理)去菀陳莝
⭐️⭐️常品如谷食納入木 - 資源池五穀為養
⭐️⭐️⭐️良材如飲片歸檔土 - 待提煉飲片入藥,待炮製
⭐️⭐️⭐️⭐️珍品如道地藥可進入金 - 精研階段道地藥材,精研其性
⭐️⭐️⭐️⭐️⭐️至寶如金匮直接歸入水 - 識海可食用的 “金匮”

在納入階段以及利用 Dataview 回顧筆記時,亦可進行一次質檢。

建議二:構建有序的標籤庫#

這一點其他 Obsidian 教程應該都講得很清楚了,橫向分類,為的是方便後續檢索,因此有序的標籤組也十分重要。

可選項一:五行生克動作標籤庫

相生動作應用場景相克動作應用場景
#水生木/#滋水涵木流動知識 (水) 催生新資源 (木)#水克火/#壯水制火叫停過度項目 (火) 防能量耗散
#木生火/#養肝生心資源 (木) 點燃項目執行 (火)#火克金/#瀉火保金用新方法 (火) 重構僵化領域 (金)
#火生土/#益火補土項目成果 (火) 沉澱待轉化 (土)#金克木/#佐金平木刪除冗餘資源 (木) 保系統輕盈
#土生金/#培土生金歸檔知識 (土) 滋養領域精研 (金)#木克土/#抑木扶土新靈感 (木) 打破歸檔固化 (土)
#金生水/#金水相生精研成果 (金) 匯入知識流 (水)#土克水/#培土制水歸檔沉澱 (土) 防止知識流 (水) 泛濫

可選項二:個性化文言標籤庫
此樣本庫為 D 老師指導下生成的,如果你有追求極致美學、個性化需求的話… 也可以自己 DIY!

屬性 Element狀態 Status標籤:靜態狀態標籤:相生動作標籤:相克動作
🟢 木🌱萌・靈藪 SproutGrove#藪萌待采#玄泉滋藪(水生木)#流潦熄晷(水克火)
🔴 火🔥爚・熔晷 ForgeAnvil#晷熔爚形#青陽引爚(木生火)#三昧熔錞(火克金)
🟤 土⛰️墐・化壤 HumusCult#化壤待墐#離燼化墐(火生土)#昆吾斬萌(金克木)
🟡 金🪨錞・淬淵 QuellLode#渊淬成錞#坤精孕錞(土生金)#靈根破墐(木克土)
🔵 水🌊瀞・瀫紋 EddyMind#紋瀞周流#霜魄凝瀞(金生水)#息壤壅瀞(土克水)

結語#

這個 “一拍腦門兒” 的想法,實則正是靠 Obsidian 這一媒介特性,捕捉靈感,並通過與庫裡的其他筆記關聯,不斷充實完善,才最終將這個系統從朦朧的構想化為現實。
這套融合 PARA 與中醫陰陽五行理論的知識樞機系統,它不僅是信息的倉庫,更是知識 “運化”、“淬煉”、“歸藏” 的道場。通過模擬人體精微運化的智慧,我們得以將紛繁的信息內化為精純的知識 “氣血”,滋養實踐與思考。願此 “樞機” 助你貫通知行,在知識的經絡中周流不息,最終抵達 “近乎於道” 的化境。

by 一葉知秋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