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kihaye

一葉知秋

Universe!
follow
github
steam
discord user
email

如何搭建中医人专属的Obsidian知识枢机?

症结:笔记如 “离经之血”,难以汇入认知经脉#

起初,我的 Obsidian 笔记系统与主流无异:采用树状文件夹进行纵向分类(如 “文献、诗词摘录”、“灵感捕获”、“医案记录”、“琐碎日记”、“专业探讨” 等),辅以标签系统进行横向关联(如 #临床、# 方药)。同时,我引入了简单的笔记状态属性(暂停、搁置、完成、进行、存档)和一个 “Inbox” 文件夹作为入口。

这套体系虽 “能用”,却逐渐暴露问题:笔记 “回访率” 极低,归档即尘封;缺乏对笔记内容价值的评价标准与筛选机制(有用 / 无用),系统逐渐僵化,笔记如同 “离经之血”,散落各处,难以汇入滋养认知的 “经络”。

破局:知识如精微,需经脏腑气化方成气血#

近日决心 “大扫除”,一个灵感闪现:何不参照广受欢迎的 PARA 管理法,并深度融合中医核心理论,构建一套有趣、真正属于中医人的知识枢机系统呢?

信息如食,需经 “消化” 方能化为己用。这过程如同品尝美食、运化水谷精微。那么,就让我们以中医之道,系统性梳理知识的内化流程。首先,请 “老中医” 为我们解惑:

一、理解基石:信息与媒介的本源#

  1. 什么是信息?
    • 信息是事物的属性、状态及其相互关系在特定载体上的映射或表征。在知识管理中,它是我们感知、接收、记录的原始素材(文字、数据、想法、案例等)。
  2. 媒介即信息?
    • 根据传播学大佬麦克卢汉的思想,媒介本身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其传递的内容)深刻塑造着我们的感知、思考和社会组织方式。
    • Obsidian 作为媒介的特性:
      • 原子化与关联性: 以 “卡片笔记” 为基本单位(原子化),通过双向链接、关系图谱建立深度连接(关联性)。这本身就在引导一种非线性、网络化的思维方式,契合中医整体观与关联思维。
      • 本地优先与可塑性: 数据存储于本地,用户拥有完全掌控权;通过插件系统高度可定制。这赋予我们构建个性化、符合中医认知习惯的 “信息环境” 的能力。
      • 纯文本与长期主义: 基于 Markdown 纯文本,格式开放,确保知识库长期可访问、可迁移,利于知识的沉淀与传承。
    • Obsidian 如何承载信息与内化知识?
      • Obsidian 不仅是一个容器(存储信息),其独特的媒介特性(链接、图谱、本地化、可塑性)本身就在参与知识的组织、重构和内化过程。它鼓励建立连接、发现模式、形成结构,从而促进信息转化为个人化的、可用的知识体系。在中医语境下,Obsidian 如同构建 “经络” 的工具,帮助我们将零散的 “气血”(信息)连接成贯通运行的 “经络网络”(知识体系)。

二、提升知识 “药性”:二阶五行管理法#

(或阴阳五行管理法、或简称知识枢机法
为克服旧系统 “僵化”、“低效” 的弊端,我尝试将 PARA(Project, Area, Resource, Archive)的精髓,用中医阴阳五行属性进行重构,模拟人体运化水谷精微的过程,形成动态的知识内化 “生产线”:

《素问・经脉别论》启示:知识的内化如精微运化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此段精妙描述了水谷精微的吸收、输布与利用过程:始于胃的受纳(摄入),经脾的运化(转化输布),上归于肺(宣发布散),通调水道(代谢调节),最终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滋养全身)。知识的内化何其相似:始于收集(胃纳),经加工、提炼(脾运),关联整合(肺宣),融入体系(水道通调),最终滋养认知、指导实践(水精四布)。

据此,构建两阶段五行流转模型:

阶段一:加工线#

属阳:阳主外、主动、主化气: 此阶段对应知识的 “摄入” 与 “初步加工”,是动态的、外向的、将 “粗粝信息” 转化为 “可用素材” 的过程,如同阳气的温煦推动与升发疏泄。

  1. 🌱 木 - 生发(资源采集 | Resource - R)
    • 核心原则: 木性条达舒畅。此阶段广纳百川,不加评判地收集一切可能相关的信息碎片,鼓励 “生发” 灵感,忌压抑。
    • 资料类型: 碎片灵感、外部资源摘录(奇思妙想 / 文献 / 病案例 / 数据 / 课件 / 论文 / 访谈记录)、待处理的 “Inbox” 内容。
  2. 🔥 火 - 熔炼(加工思考 | Processing - P)
    • 核心原则: 火性温热、升腾、能动。此阶段需 “火候” 稳健,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加工与激活,赋予其初步形态。
    • 加工动作: 信息粗加工(标记来源、去重、合并同类项)、初步关联思考(与既有笔记建立简单链接)、删除明显无效 / 低质内容(过时数据、无意义转载)。
  3. ⛰️ 土 - 运化(归纳总结 & 深度净化 | Archive - A)
    • 核心原则: 土主运化,升清降浊。此阶段是深度提炼与净化的关键。
    • ⬆️ 升清(提炼精华): 结构化重组碎片信息、抽取核心结论与本质。
    • ⬇️ 降浊(排废去芜): 彻底删除冗余、矛盾、低信度内容;归档次级但有保留价值的材料(如原始数据、长引文)。
    • 产出: “知识半成品” - 高纯度、模块化、已初步结构化的内容,具备深度加工价值。

阶段二:冶炼线#

属阴:阴主内、主静、主成形: 此阶段对应知识的 “深度内化” 与 “体系构建”,是相对静态的、内向的、将 “半成品” 凝练为 “精粹” 并沉淀为 “根基” 的过程,如同阴气的宁静涵养与凝聚成形。

  1. 🪨 金 - 淬炼(内化精研 | Area Intensive)
    • 核心原则: 金性沉降、收敛、肃杀、变革。此阶段致力于深度内化、凝练升华。
    • 核心动作:
      • 将 “知识半成品” 深度融入个人中医理论框架。
      • 构建 “知识晶体” - 结构稳定、逻辑清晰、可复用、能解决特定问题的认知模块(如一个成熟的辨证思路、一个精炼的方药解析模型)。
      • 进行深度关联:与新、旧 “知识晶体” 建立强逻辑连接,形成更复杂的知识结构(化合物 / 分子)。利用 Obsidian 关系图谱可视化连接。
  2. 🌊 水 - 归藏(知识汇流 | Knowledge Ocean)
    • 核心原则: 水性润下、闭藏、流通、滋养。此阶段是体系化与反哺循环的枢纽。
    • 核心动作:
    • 将淬炼好的 “知识晶体” 系统化归入特定领域(Area)的知识库(如 “伤寒论研究”、“脾胃病临床”、“针灸配穴精要”)。
    • 这些领域知识库如同百川归海,成为滋养未来思考和实践的源头活水。
    • 利用 Obsidian 的关联视图,观察知识如何从 “原子”(单笔记)到 “分子”(知识晶体)再到 “有机体”(领域知识库)的动态演化。
  • 水能生木: 归藏的知识海洋(水),为新一轮的知识生发(木 / 资源采集)提供更肥沃的土壤和更高质量的源头活水,形成生生不息的正向循环。最终目标是提炼出 “近乎于道” 的洞见与规律。

五行状态对照表#

属性 Element功能 Function状态 Status对应 PARA
🟢 木🌱 生🪵 资源池 ResourceR
🔴 火🔥 长🔥 处理中 ProcessingP
🟤 土⛰️ 化⛰️ 待提炼 / 归档 Refining/ArchiveA
🟡 金🔔 收🪨 精研中 Intensive Study(Area Focus)
🔵 水💧 藏🌊 识海 Knowledge Ocean(Area Repository)

(说明: “金” 和 “水” 阶段共同服务于 PARA 中的 “Area”,金侧重该领域内的深度精研与构建,水侧重该领域知识的体系化归藏与流通。)

系统优势#

  • 阴阳五行,动态循环: 阴阳互根(加工为阳,冶炼为阴)与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共同构建了一个活态平衡、自我驱动的知识生态系统,有效解决 “归档即死亡” 问题。
  • 升降出入,价值筛选: “土” 运化(升清降浊)和 “金” 淬炼环节强制进行价值判断与深度加工,如同脏腑 “升清降浊”、“泌别清浊”,确保入库知识具备 “药性”。
  • 中医思维,浑然内嵌: 以阴阳五行、脏腑气化理论为底层逻辑,操作流程自然契合中医认知模式,管理知识的过程亦是体悟中医之道的过程。
  • Obsidian 为器,枢机乃成: 双向链接、关系图谱完美支撑 “知识晶体” 构建与 “经络网络” 可视化;强大的可定制性让这套中医特色枢机系统得以实现。

医嘱:系统如方,贵在随证化裁#

任何知识管理体系都不是绝对的标准。“知识枢机法” 虽理论自洽,但效果如何,还是要靠自己持恒养护。需知知识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自己,而不是给自己设限。正如医生用药,不可拘泥成方,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节奏灵活调整,才能生生不息向前。

实施指南:#

知识枢机法用于 yaml 属性内,核心在于状态标记与动态管理:

1.yaml 属性标记#

在每个笔记的 yaml 属性中,设立设立 tags、建档时间、状态 Status、品质 Quality 分类:

属性内容(例)说明
tags#临床 #方药添加自定义标签
建档时间 / Created年 - 月 - 日YYYY-MM-DD 格式
更新时间 /last-reviewed年 - 月 - 日YYYY-MM-DD 格式
状态 / Status⛰️待提炼此项亦可换成简单点的 “属性” 或 “功能”,详情参见上文 “五行状态对照表”
品质 / Quality⭐️⭐️⭐️根据 “药材质检” 标准打分,参见下文

例图:
2025-06-30 16.46.15

Tips: 可以将 yaml 属性设置成模版,每当创建新笔记时直接套上。

2. 动态追踪与管理#

  • 利用 Obsidian 核心搜索:快速定位特定状态、标签或关键词的笔记。
  • 利用 Dataview 插件的强大功能:
    • 创建动态视图:按 status、tags、quality 等属性自动汇总、过滤、排序笔记。
    • 设置看板:直观展示各状态笔记的流转情况。
    • 生成提醒:标记长期处于 “待提炼”、“精研中” 状态的笔记,督促处理。
    • 建立回顾机制:定期查询 last-reviewed 日期较早的笔记,特别是 “识海” 中的精华,安排重温。

例图:

截圖 2025-06-30 17.26.26
2025-06-30 17.44.16

3. 建议#

建议一:“药材” 质检#

当我们在 Obsidian 进行阅读写作时,便处于 “🔥火 - 处理中” 阶段,此时,进行信息质量评估至关重要,可参考药性思维严控知识质量:

星级质量评价行为中医思维
⭐️糟粕如药渣归入待舍弃状态(定期清理)去菀陈莝
⭐️⭐️常品如谷食纳入木 - 资源池五谷为养
⭐️⭐️⭐️良材如饮片归档土 - 待提炼饮片入药,待炮制
⭐️⭐️⭐️⭐️珍品如道地药可进入金 - 精研阶段道地药材,精研其性
⭐️⭐️⭐️⭐️⭐️至宝如金匮直接归入水 - 识海可食用的 “金匮”

在纳入阶段以及利用 Dataview 回顾笔记时,亦可进行一次质检。

建议二:构建有序的标签库#

这一点其他 Obsidian 教程应该都讲得很清楚了,横向分类,为的是方便后续检索,因此有序的标签组也十分重要。

可选项一:五行生克动作标签库

相生动作应用场景相克动作应用场景
#水生木/#滋水涵木流动知识 (水) 催生新资源 (木)#水克火/#壮水制火叫停过度项目 (火) 防能量耗散
#木生火/#养肝生心资源 (木) 点燃项目执行 (火)#火克金/#泻火保金用新方法 (火) 重构僵化领域 (金)
#火生土/#益火补土项目成果 (火) 沉淀待转化 (土)#金克木/#佐金平木删除冗余资源 (木) 保系统轻盈
#土生金/#培土生金归档知识 (土) 滋养领域精研 (金)#木克土/#抑木扶土新灵感 (木) 打破归档固化 (土)
#金生水/#金水相生精研成果 (金) 汇入知识流 (水)#土克水/#培土制水归档沉淀 (土) 防止知识流 (水) 泛滥

可选项二:个性化文言标签库
此样本库为 D 老师指导下生成的,如果你有追求极致美学、个性化需求的话… 也可以自己 DIY!

属性 Element状态 Status标签:静态状态标签:相生动作标签:相克动作
🟢 木🌱萌・靈藪 SproutGrove#藪萌待采#玄泉滋藪(水生木)#流潦熄晷(水克火)
🔴 火🔥爚・熔晷 ForgeAnvil#晷熔爚形#青阳引爚(木生火)#三昧熔錞(火克金)
🟤 土⛰️墐・化壤 HumusCult#化壤待墐#离烬化墐(火生土)#昆吾斩萌(金克木)
🟡 金🪨錞・淬淵 QuellLode#渊淬成錞#坤精孕錞(土生金)#灵根破墐(木克土)
🔵 水🌊瀞・瀫紋 EddyMind#纹瀞周流#霜魄凝瀞(金生水)#息壤壅瀞(土克水)

结语#

这个 “一拍脑门儿” 的想法,实则正是靠 Obsidian 这一媒介特性,捕捉灵感,并通过与库里的其他笔记关联,不断充实完善,才最终将这个系统从朦胧的构想化为现实。
这套融合 PARA 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知识枢机系统,它不仅是信息的仓库,更是知识 “运化”、“淬炼”、“归藏” 的道场。通过模拟人体精微运化的智慧,我们得以将纷繁的信息内化为精纯的知识 “气血”,滋养实践与思考。愿此 “枢机” 助你贯通知行,在知识的经络中周流不息,最终抵达 “近乎于道” 的化境。

by 一葉知秋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